摘要

目的观察CRP及ESR在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的一般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8例,其中并发脊柱深部切口感染7例。在术前1天、术后1、3、7、14、21、28天检测CRP及ESR。对于并发脊柱深部切口感染患者,28天后继续每周检测CRP及ESR,直至感染控制,CRP正常。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否输血等可能影响CRP及ESR数值变化的因素。结果 CRP在脊柱内固定术后3日达峰值,为86.80 mg/L,然后快速下降,一般在术后14日降至正常,为6.76 mg/L。ESR在脊柱内固定术后7日达峰值,为64.93 mm/h,然后缓慢下降,但术后28日仍高于正常,为20.46 mm/h。术后不同手术部位的CRP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均在术后3日达峰值,术后14日逐渐降至正常,但同时期在胸椎及胸腰段的CRP均值峰值相应高于颈椎及腰椎部位。脊柱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与一般无感染患者相比,其CRP峰值后移,术后7日峰值(136.5 mg/L)高于术后3日(117.31 mg/L),而且回落至正常时间推迟,术后14日(39.93 mg/L)仍高于正常。随感染控制,在术后42日降至正常(6.02 mg/L)。ESR在脊柱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高峰在术后7日出现,但其峰值更高,达106 mm/h,下降幅度小,持续偏高,在术后42日仍高于正常,为43mm/h。结论动态观察CRP及ESR有助于早期发现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从而早期治疗。对于肥胖、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为术后感染高危人群,动态检测CRP及ESR尤为必要。

  • 单位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