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途径分析

作者:田祎; 李爽; 王鑫馨; 张莉; 吴晓娜; 马春娜; 陈艳伟; 张代涛; 王全意; 贾蕾*
来源: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3, 30(05).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途径,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取2022年12月8日至31日和2023年2月1日至2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分析感染前5 d接触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有新冠症状或新冠感染阳性人员情况以及到访场所等。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比较两次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途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次调查分别纳入新冠感染者191例和199例。两次调查感染者感染前5 d 2米内是否接触重点人群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2, P=0.373), 均为接触过快递员的占比最高。第一次调查的感染者中, 感染前5 d 2米内面对面接触的人中有新冠相关症状者比例(61.78%, 118/191)高于第二次调查(48.24%, 96/19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 P=0.005)。第一次调查的感染者中, 感染前5 d 2米内面对面接触的人中有新冠阳性人员的比例(62.83%, 120/191)高于第二次调查(46.73%, 93/19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4, P=0.001)。接触的有新冠相关症状人员和新冠阳性人员, 均为同住人员的占比最高。第二次调查的感染者到访过场所个数多于第一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5, P<0.01)。结论两次调查中北京市新冠感染者感染途径均以密切接触有新冠相关症状和(或)新型冠状病毒阳性人员为主。第二次调查中人群社会活动明显增多, 传播更具有隐匿性, 应持续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工作, 及早发现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