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遍认为武当山为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武当群和耀岭河群构成,局部发育陡山沱组。野外路线调查查明,武当山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有序地层不同,具有明显"block-in-matrix"特征。进一步详细的微体化石和锆石LA-ICP-MS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表明:原划归陡山沱组的变石英砂质板岩呈岩片产出,分离和鉴别出15属30余种晚泥盆世孢子化石;原划归耀岭河群的凝灰质砂岩亦呈岩片产出,获得382Ma单一加权峰值年龄,且碎屑锆石综合分析显示物源以晚泥盆世岩浆岩为主,仅少量可能来源于区域发育的武当群和耀岭河群。黄龙-方滩地区原划定的前寒武纪岩石地层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组合与火山活动物质的存在,为重新认识武当地区物质组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成果结合作者野外剖面构造解析和室内获得的玄武岩、大理岩及辉绿岩块体和砂岩基质多组新元古代-中生代锆石年代学数据,共同指示十堰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并非前寒武纪或显生宙有序构造-沉积层,而是混杂岩带。
-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