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念与现实的非同一性,主要指的是二者在存在论上具有非同一性。黑格尔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差异不能仅仅理解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简单颠倒,而是具有更为实质性的本质差异。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由此生发出辩证法的否定性向度,主要经历了三个环节。首先,物质利益难题让马克思重思国家概念与市民社会现实的非同一性,从而开始脱离黑格尔的概念与现实同一性的理论场域。《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将思维主体从绝对精神转换为有限性的人(类),从而确证了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对于思想概念不可消解的客观独立性和非同一性。《资本论》及其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将非同一性问题进一步阐发为特定社会存在与特定社会认识的“再现”关系,以区别于黑格尔的概念对现实的“创生”关系;并且,在特定现实对于普遍性概念的非同一性和决定性基础上,将辩证法合理形态的否定性和特定化向度进一步凸显出来,并据此彻底扬弃黑格尔以和解和绝对为本质规定的辩证法形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