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其巨大的块体产生了显著的夏季增温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山区气象观测台站很少,气象资料极度匮乏;如果依靠台站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数据,会由于插值点过少而产生较大误差并可能掩盖一些空间信息,因而难以全面反映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估算的青藏高原气温数据,详细分析各月气温及重要等温线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林线和雪线数据,初步探讨了高原气温空间分布格局对高原地理生态格局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等温线的海拔高度自高原东北部、东部边缘向内部逐渐升高,等温线在高原内部比东部边缘高5002000 m,表明相同海拔高度上气温自边缘向高原内部逐渐升高。2高原西北部的羌塘高原、可可西里为高原的寒冷区,全年有7个月的气温低于0℃,34个月的气温低于-10℃;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北坡—冈底斯山南坡)和中部(冈底斯山北坡—唐古拉山南坡)是高原的温暖区,全年有5个月的气温能达到510℃,有3个月的气温能超过10℃,尤其是拉萨—林芝—左贡一带在35004000 m以下的地区最冷月均温也能高于0℃。3北半球最高雪线和林线分别分布于高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表明高原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本地的地理生态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
单位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