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优质不育系的杂交组合选育是培育杂交水稻的核心。湘陵628S是优质矮秆抗倒早稻不育系,所配组合米质优,且适宜轻简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目前已有40多个“陵两优”系列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湘陵628S与绝大多数中晚稻亲本的组合感光性强,在长江流域不能正常抽穗,限制了其育种应用。为了探究湘陵628S及其不同杂交组合感光性差异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结合等位性测验与基因型分析,对湘陵628S及其恢复系的关键感光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湘陵628S携带有隐性等位基因e_(1)和Se-1~(e),显性等位基因Hd5~(k)、E_(2)、E_(3)和EF-1~(t),总体表现出弱感光性。对恢复系E_(1)、Se-1和Hd5三个基因座位上携带的等位基因Ghd7、Hd1和DTH8测序后发现,恢复系携带的E_(1) (Ghd7)基因决定了不同组合的感光性强弱,所携带的Se-1 (Hd1)和Hd5 (DTH8)基因与感光性没有直接相关性。据此,我们开发了2个分子标记用于恢复系E_(1)、Se-1等位基因型的快速鉴定,以加快弱/不感光杂交组合的选育。本研究为湘陵628S及其它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上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