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代中国的“王教”是政教一体的古代中国的制度、组织、教化体系,即国家宗教。儒家不是宗教;儒者是为国家宗教服务的人士。六经原先不是儒家经典,而是反映王教的文献。王教衰微,各职能部门自主立说、各有倾向,道术为天下裂,出现诸子纷争局面。儒家,起初是诸子之一家。汉兴,因应一体性的国家治理与宗教建设的需要,武帝在“缙绅先生”建议封禅的推动下,重视宗教建设,遂表彰六经。由于孔子整理经典并以全部经典教学,诸子中唯有儒家掌握六经,全面正确地传承王道学,获得了阐释王教的“独尊”地位。六经遂被目为儒家经典。儒家与国家宗教的合作关系,以董仲舒标志其始,以康有为标志其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