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相关检测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的临床意义, 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2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的阈值, 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 D-D最佳临界值为0.18 mg/L, FIB最佳临界值为4.25 g/L, PT最佳临界值为12.0 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D-D(HR=1.197, 95%CI 1.100~1.303)、PT(HR=1.111, 95%CI 1.049~1.176)及FIB(HR=1.510, 95%CI 1.276~1.788)的表达升高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均<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 D-D、FIB、PT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均<0.001)。结论 D-D、PT以及FIB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