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试验基于NRC-2001模型预测不同玉米副产品代谢蛋白产量,利用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玉米副产品的分子功能团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采用NRC-2001模型对奶牛饲料蛋白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技术收集光谱数据并分析。结果显示,利用NRC-2001模型预测不同玉米副产品代谢蛋白特征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肠中真可吸收代谢蛋白总量在玉米蛋白粉中有最高值,其次是玉米胚芽饼、玉米胚芽、玉米皮及玉米籽粒。饲料产奶价值(FMV)存在相同趋势。在光谱结构分析中,饲料的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蛋白代谢预测产量与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其中,玉米籽粒中酰胺Ⅰ带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面积比值(AmideⅠCELC)显著高于其他饲料原料(P<0.05),玉米胚芽的酰胺Ⅰ带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面积比值(AmideⅠSCHO)和AmideⅠCELC比值均较低(P<0.05),而玉米皮的蛋白质酰胺Ⅱ带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HO)和纤维性碳水化合物(CELC)之间的光谱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他饲料比值(P<0.05),玉米胚芽饼的蛋白质酰胺Ⅱ带与总碳水化合物之间峰面积比值(AmideⅡTNSCHO)显著高于其他饲料原料(P<0.05)。在不同玉米副产品饲料中,瘤胃合成微生物蛋白(MCP)和小肠真可吸收微生物蛋白(AMCP)含量与蛋白质酰胺Ⅰ带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峰面积比值(AmideⅠTNSCHO)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其他各光谱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AmideⅠTCHO和AmideⅡSCHO可共同作为预测因子估测小肠真可吸收瘤胃非降解蛋白(ARUP)、代谢蛋白(MP)和FMV,其决定系数均为0.997。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副产品基于NRC-2001模型下代谢蛋白预测产量与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饲料营养价值进行快速分析和估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