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及电针后粪菌液灌肠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周钰点; 杨姝瑞; 卢威; 王雅媛; 梁凤霞*
来源:中医杂志, 2022, 63(08): 766-772.
DOI:10.13288/j.11-2166/r.2022.08.013

摘要

目的 探究电针和电针后粪菌液灌肠对肥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Wistar大鼠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78只大鼠中选取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非经非穴组、粪菌移植组、模型对照组,每组8只。1)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不进行干预,电针组造模同时进行电针“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和“丰隆”;非经非穴组大鼠取电针组穴位旁约5 mm处皮下浅刺并连接电针夹,不予通电,两组均每次10 min,每周3次,干预8周。2)另在剩余的3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出5只作为粪菌采集组,采取和电针组大鼠相同的干预方式干预8周后,继续电针干预3周,并采集此3周每周最后一次干预后的新鲜粪便制备成粪菌液备用。模型对照组和粪菌移植组大鼠造模8周后进行灌肠,模型对照组大鼠用2 ml生理盐水灌肠,粪菌移植组大鼠用粪菌采集组大鼠新鲜粪便制成的2 ml粪菌液灌肠,每周1次,共3周,两组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于干预8周后记录大鼠体重并计算Lee’s指数,并取新鲜粪便分析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和代谢功能。模型对照组和粪菌移植组于灌肠3周后取材,检测指标和方法同前。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升高,肠道拟杆菌属、罗氏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等丰度降低,乳杆菌属、肠球菌丰度升高,肠道COG功能在一般功能预测、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细胞修复、能量转化和脂代谢方面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降低,拟杆菌属、罗氏菌属丰度升高,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丰度降低,肠道COG功能在一般功能预测、氨基酸转运与代谢、能量转化、脂代谢方面均升高(P<0.05或P<0.01);非经非穴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各菌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粪菌移植组大鼠Lee’s指数降低,肠道乳杆菌属和布劳特氏菌属丰度升高,拟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和柯林斯菌属丰度降低,肠道COG功能在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信号转导、能量转化、脂代谢方面明显升高,而胞膜形成和胞内运输功能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电针可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优势菌有关,从而改善肠道菌群在能量转化与脂代谢方面的功能,并且通过电针后粪菌液灌肠的方式可继续发挥电针的良性效应。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