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肺癌微创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组和R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行PCIA,T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行TPVB阻滞,R组行RISS阻滞。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注药时间、阻滞关键操作总时间、穿刺针深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后2、4、8、12、24、48h静止和咳嗽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和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眩晕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R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总时间、穿刺针深度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h、48h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R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间羟胺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麻黄碱、阿托品、乌拉地尔、美托洛尔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PCA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阻滞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均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两种方法镇痛效果及术后舒芬太尼使用情况相当。相比之下,前者操作时间更短,穿刺难度较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