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范伟森; 刘姣; 张英杰; **丹; 齐英华*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29(03): 233-243.
DOI:10.13422/j.cnki.syfjx.20222243

摘要

随着现代学者对于中医药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研究的深入,从分子层面上发现了许多可以通过中药调控的EMS的相关通路。无论是中药复方、单味中药还是中药活性成分在干预EMS的机制研究中均与文中所论述的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抑制内膜异位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炎性改变,促进内膜异位细胞的凋亡,改变疼痛阈值,减少内膜细胞侵袭,来达到抑制内膜异位组织进展、改善内膜容受性和减少卵巢损伤的治疗作用。现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莪术醇等可通过阻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血管生成;淫羊藿苷等可通过阻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促进细胞凋亡;葛根素等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柚皮素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白茅苷等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白藜芦醇等可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减轻纤维化与粘连;丹皮酚等可通过阻断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生成;葛根素等能够通过阻断雌激素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减少细胞侵袭。以上总结旨在为今后临床中医药治疗或实验研究EMS提供参考借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