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初遇项静,是在中国青年批评家第六届高峰论坛上,相对而坐,无语。她的恬静、柔美、温婉的古典女性气质为初冬的上海和略显枯燥的会场,涂抹上一层柔软的暖意。在她缓慢、散淡,自如而又逻辑分明的发言中,我似乎捕捉到在圆融、温软的外表下包裹着的一种质地坚硬的东西,以及在不断否定中持续修补的自我。这种并不精准的瞬间印记,在对她的文学批评阅读中得到某种确证,或者说,她的文学批评侧面印证了我的初始判断。在项静的批评视域中,文学批评面对的不仅仅是文学事件、文学现象、文学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