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古以来,"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所采用的媒介无非是图像、语言、文字,这些媒介都需要依靠特定的载体。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载体也在逐渐地变化,从原始的自然载体,例如岩壁、龟壳、骨头,到简陋的人造载体,例如陶器、铜器、竹简。纸张的出现,使得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传递更加简捷有效。而现代社会出现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事物,使得信息传递突破了载体的限制,变得更加快捷、时效、多元。教学的场所和规模也在改变,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更不再局限于教学规模。现代通信手段的进步,使得一个老师可以同时对位于世界各地的几百几千甚至几百万上亿的学生进行教学。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这对于全人类来说是有益有利的,但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尚未有完善的辨别能力,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的灌输下,不但得不到信息时代的福利,反而会迷失自我,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