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莆仙戏作为古老剧种,在舞台表演上有丰富的程式表达,其中"七子"行当的传统科介具有独特的舞蹈表演特色。黄文狄整理的"传统科介"与姚清水的"新科介",这一谱式记录下的行当科介表演,一方面意味着传统科介造型与运动的优势,既是传统艺术对表演手段的物质把握,又是作用于舞台运用的创生基点;另一方面它也是人生意趣与审美活动的现实应照,科介动作的生成、变形与新增,相应地诞生了生活动作、情感动作与符号动作的主要属类,自此传统科介也就完成了拟象、传情到抽象符号的舞台效用。另外"新科介"丑仔形象中部分动作的删繁就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传统文化乐趣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