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与优化束缚应激(restraint stress,RS)和单程长时应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法致小鼠焦虑障碍的应激参数,筛选一种重复性好、用时少且操作简易的方法建立小鼠焦虑障碍模型,为深入研究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①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S 14 d组和SPS 14 d组。RS造模方法为:每天给予RS 2 h,连续应激14 d;SPS造模方法为:每天先给予小鼠2 h RS,之后立即强迫游泳20 min,休息15 min后用异氟烷麻醉放回原笼,连续应激14 d。②将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时长RS(2、4、6或8 h/d)7 d组;RS造模方法为:每天分别给予RS 2、4、6或8 h,连续应激7 d。造模期间每天观察小鼠体质量的变化。造模结束后,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自主活动和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在开放臂内停留时间,观察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变化。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 14 d组和SPS 14 d组小鼠在应激第7~14天期间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项行为学指标无明显变化;②在2、4、6或8 h/d不同时长RS连续应激7 d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 8 h组小鼠应激第7天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RS 2、4、6和8 h组小鼠应激第7天的自主活动和在旷场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无明显变化,RS 2、4和6 h组小鼠在应激第7天高架十字迷宫内停留时间显著下降(P<0.05)。结论每天RS 2、4或6 h连续应激7 d可能成功建立小鼠焦虑障碍模型,其中每天RS 2 h用时少、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是理想的建立焦虑障碍模型的应激参数。
-
单位药物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