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津博物馆藏帆船纹铜鼓鼓面主晕包含三种纹饰,即十二芒太阳纹、帆船纹和鹭目组合纹饰。该鼓十二芒太阳纹是太阳纹体系中的成熟标志,其中蕴含了太阳崇拜、阴阳转化等思想哲理;第七主晕纹饰有别于游旗纹和抽象舞人纹,而帆船纹的特征及内涵体现较为深刻,应予定名;鹭目组合纹饰呈阴阳互动之态,反映出"阴阳交易"的哲学观念。作为麻江型铜鼓的代表,该鼓的年代应在"南宋至晚清"的时间范围内,并非传统臆断的"汉代";而鼓面边缘四个对称的磨痕,应为硬槌敲击所致,其原始产地应为黔、桂、滇地域范围内的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