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揭示白藜芦醇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白藜芦醇1、0.5、0.25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踝关节注射法将0.2 mL 尿酸钠溶液:25 mg/mL注入到大鼠右下肢踝关节腔内,正常对照组于同一部位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除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连续给药7 d;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UPLC-Q-TOF-MS)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1 g/kg组大鼠尿液代谢组学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寻潜在的关键性生物标志物,联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找出对应对的相关性代谢通路。结果:在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尿液样本中发现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12条相关代谢通路,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嘌呤代谢为至关重要的代谢途径。结论:本研究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白藜芦醇抗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机制,为其今后的研究以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