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傅山在《四书五经》被奉为正宗,诸子文本被排斥在正宗之外时,高扬子学,认为诸子书蕴含奇与鸷的性格,可以明志、见道、取节,而开出新生面。傅山对具有先秦学术思想总结性的荀子思想特别关注,他的《荀子评注》和《荀子校改》两书,既训诂考证,又发挥义理,深得要旨。其诠释方法:一是取是去非,求索本义;二是融会汉宋,实事求是;三是通子明道,推究演申,以开出子学文本新的生命智慧。他认为诸子话语是某一思想的萌芽状态,并未给出明确、完整的论述,而需要理解者、诠释者在体贴诸子本意的基础上加以推究、演申,而开出新生面。傅山认为,荀子思想非墨而又近墨,并将儒墨作了比较;"近于法家、刑名家"之处,并对法家思想中尊王贱侯、君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