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资源‘热粳35’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

作者:李兴星; 郑剑; 周军杰; 秦小健; 南文斌; 杨永清; 张汉马; 李贤勇; 梁永书
来源:植物生理学报, 2016, 52(08): 1176-1190.
DOI:10.13592/j.cnki.ppj.2016.0105

摘要

利用QTL定位方法揭示耐热高产粳稻重要农艺性状QTL的遗传信息,获得其主效QTL连锁标记,为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机理和耐热高产粳稻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水稻籼粳交‘热粳35’ב协青早B’F2群体作为遗传材料,选用MapMaker3.0软件绘制包含156个多态性SSR标记F2图谱,采用DPS软件ANOVA分析和WinQTLCart 2.50软件的复合区间(CIM)和多重区间(MIM)作图法,对亲本、F2群体重要农艺性状进行T测验、相关分析、QTL定位及其上位性分析。结合已发表文献和水稻公共数据库(www.gramene.org)确定本研究检测QTL物理位置的可靠性和创新性。结果发现,所有性状在双亲间呈极显著差异,在F2群体呈双向超亲分离、近似正态分布,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共检测到24个QTL,LOD值介于3.0212.25,加性效应值在–31.3318.01,显性效值在–21.1550.54,单个QTL贡献率为7.15%70.56%。共检测到8个一因多效QTL区间,检测到5对上位性QTLs,所定位QTL位点不在前人报道物理区间,‘热粳35’表现出独特遗传模式,其重要农艺性状QTLs以加/显性效应为主、上位性效应为辅。

  • 单位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