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为优化肥料利用,以最低的肥料成本获得更好的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2020年,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连作(MS1)、玉米/大豆带状套作轮作(MS2)、玉米/大豆传统套作(MS3)、单作玉米(M)、单作大豆(S)和休闲地(FL)的土壤为测试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差异。【结果】玉米/大豆套作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质(29.19 g/kg)和全氮(10.19 g/kg)含量以MS2最高。FL土壤有机质(1.69 g/kg)和全氮(0.64 g/kg)含量最低。大豆行土壤全氮高于玉米行,不同种植模式下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种植模式相比,在MS2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变化较大,且空间分布最密集。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对土壤进行分级,发现MS1、MS2、MS3、M和S变异中等,FL变异较弱,MS2变异最大。土壤全氮分布以MS2种植模式的大豆行最密集,玉米行全氮空间分布密度均低于大豆行全氮空间分布密度,但全氮与有机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具有相同的分布格局。土壤全氮的中度变异为MS1、MS2、MS3、M和S,弱变异为FL,最大变异为MS2。同时,对土壤氮与有机质变异度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与土壤全氮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全氮与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一致性较好,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玉米/大豆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MS2是较好的带状套作种植模式,该模式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的单位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碳氮比。
-
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