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钱台子金矿床是一个产于皖东蚌埠隆起区东端的石英脉型小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变质结晶基底五河岩群中,受张扭性断裂控制。本文通过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钱台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有纯CO2型、CO2—H2O型和H2O—NaCl型3种,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86~385℃,w(NaCl, eqv)=4.80%~12.56%,平均8.29%;不同阶段石英的δ18OV-SMOW变化范围为9.0×10-3~15.2×10-3,对应的δ18O水变化范围为2.12×10-3~9.70×10-3;各成矿期流体密度集中于0.63~0.84 g/cm3之间,均一压力为163~178 MPa,成矿深度<6 km;成矿早期流体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aCl变质流体,后期有岩浆水参与。钱台子金矿床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NW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造山期后持续伸展背景下的拆沉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大规模岩浆活动。
-
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