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减灾能力是减灾主体在某层面上用于防灾、抗灾、救灾全过程各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总合力。为准确评价并客观反映区域减灾能力大小与不足,【方法】以北京市延庆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法、RSR法和构造的(T+R)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对应得出各乡镇减灾能力Ci值、RSRW值和(T+R)μ值,基于实例数据评估结果与计算过程,从评估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8个乡镇中,TOPSIS与RS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4个乡镇,TOPSIS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RSR与(T+R)法减灾能力排名差距大于3档的有2个乡镇。同时,(T+R)法评估结果平均值为0.406、极值差为0.375、标准差为0.119,均处于TOPSIS和RSR法中间。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总体上,RSR法信息损失最大、优劣分档最佳,受异常值干扰最小;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受异常值干扰最大;构造的(T+R)法既克服了RSR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同时有效降低了异常值干扰。【结论】结果表明:将RSR法应用于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行,因(T+R)法在信息损失、优劣分档、抗异常值干扰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是三者中的最佳选择,且可适用于省、市、县、乡、家庭,甚至流域等其他尺度的评估。对(T+R)法的深入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思路和参考。
-
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