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餐后低血压是指进食后出现的低血压现象,在老年人中常见,在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等中同样高发,使上述群体罹患跌倒、晕厥和卒中的风险增加。餐后低血压与饮食密切相关,高糖饮食、热食都可能成为发病的危险因素。主流的学说认为餐后内脏血液灌流增多、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加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餐后低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餐后低血压可以通过餐前饮水、改变饮食习惯、餐后恰当运动等非药物手段进行有效预防,而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已发现许多降血糖药物对餐后低血压具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餐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找出目前对于餐后低血压防治的不足,使临床工作者重视餐后低血压的潜在危险性,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