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广元市登革热媒介种类及分布,分析伊蚊属幼蚊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登革热防制提供建议。方法 2018-2020年5-10月中旬,选择广元市利州区为监测点,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开展现场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的调查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伊蚊幼蚊,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使用WPS 202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分析。BI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容器指数(CI)和房屋指数(HI)平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8-2020年广元市仅监测到白纹伊蚊。伊蚊幼蚊的平均BI值为25.62,平均CI值为17.91%,平均HI值为14.59%;白纹伊蚊成蚊的平均帐诱指数为0.87只/(顶·h)。每年7、8月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高峰期,成蚊的密度高峰为7月。城市居民区的蚊密度均高于农村(均P<0.001)。不同容器类型中,其他水体的CI值最高,为30.30%;其次为废旧轮胎(28.24%);然后是闲置容器(18.79%)、盆景(16.50%)、明渠(13.68%)、贮水池(12.99%)等;绿化带和竹头石穴监测到积水,但均为阴性。结论广元市存在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且密度较高,一旦发生登革热病例,存在登革热本地流行的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病例的监测预警和蚊虫孳生地环境整治,降低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以防止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