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分型比较,根据CT三维重建(3D-CT)骨折形态提出“基座”理论及“基座”稳定性评分和分度,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3D-CT的2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包括151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X射线片进行Evans分型、AO分型,根据3D-CT影像进行Shoda分型、六部分分型,结合股骨转子间骨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座”理论及“基座”稳定性评分和分度,并探讨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基座”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基座”理论对211例患者进行稳定性评分,并分析151例患者手术前后3D-CT影像中股骨转子间“基座”受损与修复的情况,结果显示“基座”理论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其中手术成功145例,手术失败6例。结论 基于X射线片及现有CT分型,部分特殊病例不能被准确分型,指导临床易出现偏差。“基座”理论及“基座”稳定性评分和分度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3D-CT基础上,对既往各种分型的补充和完善,能对该类骨折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评估,可有效避免手术失败,且有助于指导术后康复。
-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解剖学教研室; 成都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