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中所有分析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该院进行临床治疗的96例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并按照年龄阶段、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不同统计内容对患者的术后视力水平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6例患者术前视力为1.38±0.24,手术治疗1个月后,其平均视力为(0.58±0.14),(t=3.79,P<0.05)。与55~59岁年龄阶段患者相比,其他阶段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程度较小,且随着患者年龄的提升,其术后视力改善越小(P<0.05)。与角膜中度散光患者相比,轻度散光或不散光患者,其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明显较高(P<0.05)。采用SRK-T公式与Holladay公式进行人工晶状体计算的患者,其术后视力水平相近(P>0.05);而采用Haigis-L公式的患者,其视力水平则明显优于采用其余两种公式的患者(P<0.05)。与术后形成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相比,未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其视力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患者的视力情况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术前角膜散光度情况、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以及患者术后有无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