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流率联合低管电压技术在肿瘤患者化疗术后影像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上腹部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共90例,将患者按照检查时间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120 kVp扫描,药量448 mgI/kg;B组采用100 kVp扫描,药量336 mgI/kg;C组采用70 kVp扫描,药量224 mgI/kg。A、B两组流速=药量/30 s,C组流速=药量/20 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重建后图像的主观评分、信噪比(signal to noise,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e,CNR)、注射流率、辐射剂量。结果:三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5,P=0.258)。三组图像质量动脉期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8,P=0.358),静脉期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P=0.025)。三组腹主动脉图像的SNR、CNR差异显著(F=17.469、21.539,P <0.01);肝门静脉期图像的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1,P=0.023),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55,P=0.148)。三组方案的注射流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46,P <0.01)。结论:与120 kVp扫描上腹部增强图像相比,70 kVp联合低流率可以较好地弥补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管差的缺陷,获得图像质量较好。
-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础医学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