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化学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用720尾体重为(2.0±0.1) 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个试验组的投喂频率分别为1(F1组)、2(F2组)、3次/d(F3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F1组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2)F2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组(P<0.05),F1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3)F1组的胃和肠道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4) F2和F3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肌肉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F1组(P<0.05)。F2组的肌肉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和F3组(P<0.05)。F2组的肌肉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F3组的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由此可见,从促进黄颡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鱼肉品质的角度考虑,黄颡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