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垭铌钽稀土矿田成矿模式探讨

作者:钟石玉; 熊意林; 李志刚; 黄景孟; 杜翌超; 吴恩政; 鲁显松; 周晓宁; 李忠林; 朱正勇
来源: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 32(S1): 8-14.
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8.S1.002

摘要

在阐述庙垭矿田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碱性杂岩源区性质、成因类型以及动力学背景,总结铌—钽—稀土成矿规律,建立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模式,认为庙垭矿田铌、钽、稀土成矿是受区域地质背景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较高结晶分异程度的碱性岩石是成矿的物质基础,花园—槐花园断裂及次级断裂提供了深部幔源岩浆及岩浆期后热液上升通道,并控制了岩体空间展布。杂岩体的成岩过程为Nb、REE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矿物的分离结晶是REE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而Nb-Ta富集成矿主要与后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即富F、CO2、H2O等含矿流体的储藏和运移有关。伴随着碱性岩浆的上侵—喷发沉积,受后期构造—热液交代改造,在矿田内不同的岩相形成不同的矿种组合,也构成不同的矿床成因类型。

  • 单位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