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乙醇-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蒲公英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灌肠给予奥沙拉嗪(200 mg/kg)和蒲公英水提物(100、200 mg/kg),通过检测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结肠病理评分(HS)以及结肠长度、宽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IL-2、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来评价蒲公英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蒲公英水提物组的DAI、CMDI、HS评分均降低(P<0.05,P<0.01),胸腺指数升高(P<0.05,P<0.01),脾脏指数和结肠指数降低(P<0.01),结肠长度和结肠长宽比增加(P<0.05,P<0.01)。同时,蒲公英水提物能降低CRP、MPO活性(P<0.01),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2、IL-8、IL-17、TNF-α水平(P<0.01),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促修复因子EGF水平(P<0.01)。结论 蒲公英水提物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促修复因子表达,促进黏膜愈合,改善结肠黏膜完整性有关。
-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通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