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普通败血症组(n=34)与严重败血症组(n=16),同时纳入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①比较败血症患儿与健康对照组间相关血生化指标;②比较普通败血症组与严重败血症组血清25(OH)D与IgM、IgG水平;③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效果败血症患儿血清25(OH)D、IgM、IgG水平;④分析败血症患儿血清25(OH)D、IgM、IgG水平与WBC、PLT、CRP水平间的相关性;⑤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IgM、IgG水平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结果败血症患儿PLT、血清25(OH)D、Ig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gM、CRP、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败血症组患儿血清25(OH)D、IgG水平显著高于严重败血症组(P<0.05),IgM水平显著低于严重败血症组(P<0.05);败血症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IgM水平显著下降(P<0.05),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25(OH)D、IgG水平在痊愈组、好转组及无效组患儿中依次降低(P<0.05),IgM水平在痊愈组、好转组及无效组患儿中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败血症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其PLT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5),与WBC、CRP水平呈负相关(r=-0.44,-0.46,P<0.05),IgG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35,P<0.05);ROC曲线提示,血清25(OH)D、IgM、IgG及血清25(OH)D+IgM+IgG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25(OH)D、IgG、IgM能有效提示患儿病情,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