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性疼痛是EMs最主要的症状。然而,其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治疗的效果欠佳且极易复发,是育龄期女性慢病管理的主要挑战。近年来,研究发现EMs疼痛与神经新生密切相关,EMs病灶中存在着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这些神经网络会促进EMs的发展和疼痛的发生。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神经发育和维持的重要调节因子,其能调控神经纤维的增殖、可塑性和敏感性。同时,EMs病灶中存在着复杂的免疫细胞群,这些免疫细胞群可以通过介导NTFs的无序表达为神经新生构建有益的免疫环境。其次,雌激素依赖和孕激素抵抗是EMs的病理特点,这些病理特点将有利于EMs复杂微环境中的神经和血管的共同募集,而神经和血管的共同募集有利于子宫内膜碎片的异位黏附、存活和生长。此外,慢性压力反应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募集来促进局部NTFs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新生。神经新生是EMs病变和疼痛发生的关键过程,神经新生的局部破坏可能是EMs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神经新生与EMs疼痛的作用进行阐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