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结肠大息肉(息肉直径≥10 mm)病例141例,其中行EMR的病例69例为观察组。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病例72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及术前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长[(27.44±2.61)min vs.(31.72±3.92)min],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6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便潜血转阴时间[(2.46±0.52) d vs.(1.72±0.41) d]、肠道恢复时间[(2.47±0.35) d vs.(1.86±0.44) d]、术后住院时间[(6.41±0.95) d vs.(5.21±0.86) d]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出血5例(7.3%)、穿孔0例、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1例(1.5%),并发症总数6例(8.7%);对照组出血12例(16.7%)、穿孔1例(1.4%)、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2例(2.8%),并发症总数15例(20.8%)。并发症总体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P<0.05)。结论: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相比,EMR在治疗儿童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