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年"南海Ⅰ号"全面发掘工作展开后,船体及船载文物陆续暴露于大气环境之中。"南海Ⅰ号"宋代沉船浸泡于水下长达800余年,船体木材降解、损坏严重,加之船载文物数量巨大,材质种类多样,叠积密集,其发掘及保护的模式尚无先例可循,发掘现场船体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维持船体的稳定性,为今后的全面保护、修复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南海Ⅰ号"当前发掘阶段现场保护的重点。为此,结合"南海Ⅰ号"沉船沉积及保存环境变化、船体木材保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梳理了"南海Ⅰ号"现场稳定保护处理的基本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相关监测分析数据显示,"南海Ⅰ号"船体在现场发掘条件下的保存状态没有进一步劣化的趋势,说明发掘现场稳定性保护处理方案得当,实施措施有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