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两种现象可以解释儒家经学的本质特征:其一为西学在晚清经学解读中的运用,另一则是郑玄的经典解释的独特性。清末西学进入中国,出现了以西学比附经学的现象。尽管现在对此评价不高,但这种现象说明经书本身就具有易于以西学附会的特质,正是由于有这种特质,才会有后来将西方思想和制度的概念继续引入中国经学解读中的做法。郑玄的注释一直倍受学者重视,但他的解经理念与后世存在重大不同:后世学者以经书为材料,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现实的思想体制;郑玄则专注研究经学文本,而非社会现实。郑玄从字里行间解读经文的终点是后世学者重建现实理论体系的起点,这也是郑注虽被公认权威、却屡遭误解忽视的原因。在郑玄与晚清经学之间,中国传统的主流经学是由对政治和现实有着浓厚兴趣的官僚知识分子来承载的。郑玄专注经书文本与晚清经学运用西学,这是两个存在于主流经学之外特例,但却能从侧面揭示中国经学的本质特征。
-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青山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