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系统了解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16年5—6月和10—12月对长江干流宜昌-安庆段进行2次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96种,水生昆虫种类数最多,占总数的49.0%。大部分物种(58.7%)的出现频率都较低(<1%),且各江段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为(213±58) ind./m2,生物量为(0.202±0.066) g/m2。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汛前汛后差异显著,汛后种类数和现存量均明显下降。与建坝前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种类数增加,现存量下降。环境分析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流速,底质和水质的影响不大。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下降与建坝后干流冲刷加剧有关,针对底栖动物保护,建议开展水沙调节、营造缓流生境并加强洲滩保护。
-
单位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