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假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治疗(rTMS)组(常规康复治疗+10 Hz rTMS)、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iTBS)组(常规康复治疗+iTBS),1次/d、6 d/周、持续3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及其比值(F/E),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下肢伸膝肌群痉挛情况,采用磁刺激仪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MAS评分、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和iTBS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升高(P<0.05),MEP皮质潜伏期及CMCT减小(P<0.05),但rTMS组和iTB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Hz rTMS及iTBS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