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广东客家汉乐界,有将风格雅致、曲目成套的丝弦乐或清乐冠以“儒家乐”的历史。(1)而在潮州音乐领域,通常也会看到以“儒家乐”自称的弦诗乐或细乐演奏。然而,这样一个在潮汕—客家作乐群体中惯用的词汇,在含混着许多归属之争的同时,也隐伏了百余年来韩江流域社会格局的变迁。究竟是“谁”的“儒家乐”?从超脱于分门别类的地方性音乐品种来看,“儒家乐”是什么?“儒家乐”的意义在时空变换中又隐喻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