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与弥散峰度加权成像(DK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经手术及穿刺病理确诊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级12例、Ⅱ级26例、Ⅲ级25例、Ⅳ级19例。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MRI平扫、IVIM及DKI扫描。IVIM序列采用8组b值,范围分别为0 s/mm2、50 s/mm2、100 s/mm2、150 s/mm2、200 s/mm2、400 s/mm2、800 s/mm2、10 000 s/mm2。DKI采用30个方向,b分别取0 s/mm2、1 000 s/mm2、2 000 s/mm2。所得IVIM及DKI原始数据经处理软件处理分析,结合平扫及增强图像,获取真实弥散系数(D)图、灌注分数(f)图以及假弥散系数(D*)图以及平均弥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峰度(MK)、轴向峰度(AK)及径向峰度(RK)参数图,比较各组肿瘤的参数值。绘制IVIM、DKI中存在差异参数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区域的D*值分别为(2.03±0.52)×10-3mm2/s、(3.32±0.68)×10-3mm2/s、(4.63±0.82)×10-3mm2/s、(7.15±0.61)×10-3mm2/s,MK值分别为0.71±0.14、0.86±0.19、1.03±0.18、1.25±0.23,脑胶质瘤分级越高,D*值、MK值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MK值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上的AUC分别为0.840、0.821,两者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上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D*值、MK值存在显著差异,通过IVIM与DKI扫描及相关参数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脑胶质瘤瘤体进行分级,能够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