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早期断奶对青海湖地区母牦牛牧食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培培; 张娇娇; 刘书杰; 董全民; 郑文命; 赵索南; 周玉青; 景小平; 胡瑞; 邵亚群; 裴朝羲; 丁路明
来源:草业学报, 2016, 25(12): 84-93.

摘要

为研究犊牛早期断奶对青海湖地区自由放牧条件下牦牛牧食行为的影响。试验于2015年8月22日至11月15日开展,选取26头带犊牦牛作为试验对象,对其中13头牦牛的犊牛实施早期断奶处理作为断奶组,另外13头带犊牦牛作为对照组。断奶组和对照组各随机选取3头牦牛佩戴畜用GPS3300装置,每10min记录一次家畜所在位置和环境温度。试验分为断奶早期(断奶后15d)、断奶中期(断奶后第16天到第38天)、断奶后期(断奶后第59天到第82天)。断奶早期又分为阶段Ⅰ(断奶后第1天到第6天)、阶段Ⅱ(断奶后第7天到第15天)。结果表明:1)断奶早期阶段Ⅰ断奶组的平均日游走距离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断奶早期阶段Ⅱ、断奶中期和断奶后期两组的平均日游走距离差异不显著。断奶组在不同时期的平均日游走距离表现为,断奶早期阶段Ⅰ显著高于断奶早期阶段Ⅱ和断奶中期(P<0.05),断奶早期阶段Ⅱ和断奶中期显著高于断奶后期(P<0.05)。对照组则表现为断奶早期阶段Ⅰ、断奶早期阶段Ⅱ和断奶中期显著高于断奶后期(P<0.05)。断奶当天断奶组牦牛的游走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断奶时期断奶组和对照组的昼夜采食规律有所不同。2)断奶早期阶段Ⅰ、断奶早期阶段Ⅱ及断奶中期断奶组和对照组的采食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但是断奶中期的采食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广于断奶早期。断奶后期断奶组和对照组的采食分布格局出现了分化,对照组的采食活动范围明显广于断奶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会短时间内让母牦牛的牧食行为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但其又可以很快适应失犊的情况。在环境比较恶劣、牧草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带犊牦牛和不带犊牦牛种内竞争比较激烈,适合分群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