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念的变迁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价值理念和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世纪时期,人们没有儿童观念。17世纪后,西方社会出现两种儿童观念,即溺爱儿童和教育儿童。工业革命提升了儿童的经济价值,"有用"儿童观念获得"工作即美德"价值理念的支持。20世纪"神圣"儿童观念在弱化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强化了情感价值。"情感型家庭"的出现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是儿童观念变迁的两个机制。变迁的儿童观念作为特定社会关系的文化产物,影响了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