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分组,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100例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另100例采用胆囊三角入路(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工具评估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在手术中,发现观察组胆囊周围出现粘连53例,对照组50例;两组无胆囊粘连患者组间各手术指标、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粘连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4.3)min、(33.9±4.6)ml、(26.0±4.2)h、(6.0±1.0)d和(4.0±1.5)分,均显著少于或轻于对照组粘连患者【(59.1±5.5)min、(45.6±4.1)ml、(30.3±4.5)h、(8.4±1.0)d和(4.8±1.3)分,P<0.05】;观察组胆囊粘连患者无并发症和中转开腹者,而对照组胆囊粘连患者则分别为8.0%和8.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LC术能明显减少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在LC术中需密切观察胆囊粘连与否及其程度等情况,而给予合理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