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院内98例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病灶数目、大小及强化特点等方面,并计算诊断准确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98例患者共113个病灶,其中<1 cm、1 cm≤病灶大小<3 cm、3 cm≤病灶大小<5cm、≥5 cm病灶分别为15、50、38、10个,位于肝左叶37个、肝右叶76个。MRI动脉期以高信号为主,门脉期和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CT动脉期以高密度特点为主,门脉期和延迟期以低密度或等密度特点为主。MRI扫描病灶可见包膜73个,其中边缘清晰56个,呈现完整环形强化;边缘欠清17个,呈现不完整环形强化。CT扫描病灶可见包膜68个,其中边缘光整49个,呈现明显环形强化;边缘模糊19个,呈现不完整环形强化。CT确诊99个病灶,准确率为87.61%;MRI确诊102个病灶,准确率为90.27%,二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CT检查,MRI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病灶情况,能够更好地显示肝癌血供和包膜强化的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诊断手段。

  • 单位
    青岛市中心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青岛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