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济宁市大气污染物对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病的影响规律,建立模型确定大气污染物对其发病的作用强度和作用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济宁市每日流感发病数据、每日空气质量指数以及每日6种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的浓度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分析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建立每日污染物浓度与每日流感发病数模型,计算各种大气污染物对流感发病的作用强度(RR)及作用特点(滞后时间)。结果 2014-2017年济宁市确诊上报流感病例1981例。其中男性1049例,女性932例。不同种类的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对不同年龄段人群(0岁~、3岁~、15岁~)的发病作用和滞后天数不同,流感发病风险随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大气污染物浓度改变,可增加流感发病风险,可根据其对不同人群的作用强度、作用特点,制定干预措施,在流感高发季节提前进行预防。

  • 单位
    济宁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