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患者,PET/CT检查前后2周内行骨髓活检,检查后行规范化治疗。记录各病例的PET/CT骨髓摄取表现。骨髓浸润的诊断标准为BMB阳性或影像学随访证实有PET/CT局灶性骨髓浸润灶。比较PET/CT骨髓不同摄取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对照分析PET/CT与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18F-FDG PET/CT表现为局灶性骨髓摄取(f PET)34例,超级骨髓摄取(s BMU)7例,高于肝实质的弥漫均匀性摄取(d PET)11例,其余42例骨髓摄取未见异常(n PET)。n PET组BMB均阴性,s BMU组BMB均阳性,而d PET、f PET组的BMB阳性率分别为27.3%(3/11)和20.6%(7/34)。d PET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低于n PET组(P<0.001,P=0.026)。与f PET组比较,s BMU组更易伴B症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全部患者共诊断骨髓浸润44例,其中BMB阳性17例,BMB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38.6%(17/44)、100%(50/50)。将f PET及s BMU作为PET骨髓浸润阳性标准,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2%(41/44)、100%(50/50)。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n PET与d PET组的2年PFS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s BMU组的2年PFS率明显低于f PET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分期(HR=9.010,P=0.04)及s BMU(HR=3.964,P=0.002)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的18F-FDG PET/CT骨髓摄取增高可表现为d PET、f PET和s BMU,其中f PET和s BMU可取代骨髓活检诊断骨髓浸润,d PET虽然不完全除外骨髓浸润可能,但不影响预后,因此可诊断为骨髓浸润阴性。sBMU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