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低声压次声在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分析此过程中对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痴呆组、次声组和假手术组3组,其中痴呆组和次声组大鼠通过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方法建立痴呆模型,术后次声组大鼠接受低声压次声干预,连续7 d,痴呆组不进行此干预,假手术组大鼠则不接受痴呆造模和低声压次声干预。3组大鼠干预结束后,通过被动躲避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然后通过检测海马区βⅢ-tublin蛋白的表达,反映海马神经元功能。结果 相比于假手术组[(237.20±125.65)s],痴呆组和次声组大鼠均出现了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45.04±36.51)s、(144.50±83.90)s],表现为步入潜伏期缩短(P<0.05);与痴呆组相比,次声组大鼠的步入潜伏期较长(P<0.05);与痴呆组相比(1 486.61±74.02),次声组大鼠海马区βⅢ-tublin表达(1 677.64±73.89)显著增高(P<0.05)。结论 低声压次声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促进内源性干预定向分化,保护海马区神经元功能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