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子总三萜对大鼠炎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及相关靶点/通路预测

作者:郑文浩; 白筱璐; 胡竟一; 陈旺; 谢林碧; 雷玲; 余悦; 吴瑕; 李东晓*; 徐超群
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 37(05): 38-44.
DOI:10.13412/j.cnki.zyyl.20210825.001

摘要

目的:考察马甲子总三萜对大鼠实验性炎性肠病(IBD)的干预作用,并预测其主要成分白桦脂酸干预IBD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方法:以白桦脂酸为配体分子,利用在线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基因功能注解(GO)、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预测白桦脂酸干预IBD的潜在靶点和通路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建立大鼠IBD模型,设置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315 mg/kg)、白桦脂酸30 mg/kg组、马甲子总三萜50 mg/kg组,灌胃给药10 d,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等指标评价马甲子总三萜对大鼠结肠炎症的干预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共筛选出13个与IBD相关的白桦脂酸潜在作用靶点,其中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TGS2/COX2)、紧密连接蛋白1 (TJP1)等8个关键蛋白靶点与白桦脂酸存在亲和力,涉及4条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AI、CMDI及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血清中COX2、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桦脂酸30 mg/kg组、马甲子总三萜50 mg/kg组CMDI评分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马甲子总三萜50 mg/kg组血清中COX2、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马甲子总三萜及其主要成分白桦脂酸均可抑制TNBS诱导的IBD模型大鼠的结肠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2活性,影响花生四烯酸合成等信号通路,进而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