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我常常发现,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准备一节课,都难以避免一些学生全程表现出“无力感”,尤其是遇到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时,这些学生会选择逃避,要么默默地看着其他同学参与课堂活动,要么自顾自地做些与课堂无关的小动作。长此以往,这种畏难情绪愈演愈烈,演变成在课堂上“躺平”。这类现象,可能由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导致的。习得性无助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一项关于狗的实验中提出的,而后发现在人的身上也会出现这种习得性无助,而且这种无助感会在其他情境中继续泛化。一般来说,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所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所以,一旦学生产生甚至习惯于这种强烈的无助感,其学习与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演变成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