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后肢远端骨骼形态研究

作者:王雪彬; 张子慧*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06): 24-30.
DOI:10.19789/j.1004-9398.2020.06.005

摘要

猛禽体型大小、形态及食性分化明显,其后肢在捕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研究形态-生态关系的理想类群.本文以隼形目、鹰形目和鸮形目共21种66只猛禽为研究对象,对其跗跖骨、趾骨和爪进行线性测量,并按类群和主要食性进行分类,开展判别函数分析.研究显示:隼科第1趾有最高的爪-趾比,而且第1爪相对发达;鹰科第1趾相对最长,第1、2爪均较发达,第2趾的爪趾比最高.如上特征与鹰、隼科猎杀方式不同有关.鸮形目鸟类第2趾相对较长,第2爪长且爪基粗壮,第4趾的爪趾比相对最高.推测其第2、4趾在猎杀和固定猎物时发挥了较大作用,也可能与鸮形目鸟类的转趾型有关.按食性分类结果不及按类群分类明显,可能说明猛禽的后肢结构受系统发育影响较大.食腐猛禽与其他食性的猛禽区别明显,具有相对最长的第3趾和强壮的跗跖骨,利于在地上活动和取食过程中稳定重心.